史上最严禁限塑新规出台后,中国各省份纷纷行动,提出分阶段目标和系统性治理要求。禁限塑新规在长三角消费领域的落实情况如何?消费侧对禁限塑新规有何推动作用?3月9日,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发布《长三角禁限塑新规消费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从多个维度汇总调研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禁限塑新规推进顺利
《报告》显示,长三角消费者对“禁限塑”有非常高的知晓度和支持度,长三角受访者中知道“禁限塑”的比例高达92.9%。
第三方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已逐渐将绿色可持续消费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这种趋势在长三角更为显著。本次调查显示,长三角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或比较支持“禁限塑”的比例高达90.1%。
在长三角范围内的零售餐饮市场,禁限塑新规也已经基本实现全面覆盖。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四地消保委实地消费调研了1640家企业,禁限塑新规在商场的落实率达到了78.6%,超市为77.5%,药店为58.8%,书店为73.0%,大型饭店为90.1%,中型饭店为82.5%,小型餐饮店为64.3%,外卖为75.6%。消费者调查也显示,认为本地“禁限塑”落实情况非常好的长三角受访者超过了六成。
据业内人士预测,全球包装市场对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将在2023年达到94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3%。由于消费侧需求旺盛,供给侧也有所行动。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四地消保委调查塑料袋生产企业时发现,部分企业90%以上的产能已经开始调整,转型到纸质袋和可降解塑料袋的生产上。
一位塑料袋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3-5年,可降解塑料袋有望部分替代普通塑料制品,公司产能已基本转型到可降解塑料袋生产上,希望能迅速占领市场。
新规实施尚存3个堵点
浙江省消保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在禁限塑新规细则方面尚需教育,且消费习惯需要培养。此外,塑料在当前生活生产场景中应用广泛,简单替代无法覆盖纷繁复杂的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当前可降解产品市场竞争无序,商家和消费者也面临选择困难。
《报告》显示,虽然长三角受访者中对“禁限塑”的知晓度达到了92.9%。但涉及到具体问题,“搞不清、看不懂”的情况还是较为普遍。调查过程中,对于禁限塑新规基础知识能够完全答对的受访者不到2.5%。
《报告》同时显示,在禁限塑新规实施前,仅有14.5%的受访者去菜场买菜时会自带购物袋,32.5%的受访者去超市购物时会自带购物袋,“随身携带购物袋”的习惯尚需养成。
此外,从“无纺布环保袋”、“餐饮外卖”和“纸吸管”三个细项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对当前可降解的替代品体验感不强。如42.6%的受访者表示因为无纺布环保袋“质量差”、“难看”而不会在外使用;56.0%的受访者不愿意使用纸吸管等。
《报告》课题组通过访谈专家、专业机构和塑料袋生产企业发现,可降解塑料可以分为生物分解、光降解、热氧降解、可堆肥降解等,尽管降解程度高的产品理论上应该被优选使用,但受成本和价格因素影响,可降解产品市场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此外,小商家和消费者在采购可降解塑料袋中也遭遇能力不足的困境。《报告》课题组发现,网络平台上的“可降解塑料袋”产品很多,印着不同的“可降解”标识,价格差异度非常大,由于缺乏可比较的信息,小商家和消费者难以判断和选择。
仍需多方合力推进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建议,可从“概念导入”到“知识普及”进一步加大对禁限塑新规的宣传力度,让消费者掌握禁限塑必备的知识。根据禁限塑新规每个阶段的要求,让消费者明白知道禁限塑会带来日常生活的哪些新变化,该如何配合,协同引导和鼓励消费者养成“自带购物袋”、“不使用塑料一次性餐具”等消费习惯。
据介绍,禁限塑新规是从生产和使用企业的角度设计制定的,限定行业,细分品类再设置禁止与限制的时间点,内容复杂严密。禁限塑新规相关的技术规范庞杂,仅国标就有9件,还有众多的地方标准,用于识别的“可降解”标识又有十几种之多。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建议,要积极为消费侧助力禁限塑新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清理归并各类“可降解”标识,方便消费者与小商户选择购买可降解塑料制品;设置可接触食品塑料袋专用标识,方便消费者辨识。同时,多措并举推动相关行业提质升级,创新更好的环保产品满足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
塑料制品若想实现源头减量、循环使用、再生利用和环保处置,需要从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各环节发力,要各方形成合力。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建议,一是通过税收等手段让不可降解塑料使用量较大的消费行业承担环境成本,促使其转变发展模式;二是完善标准和价格形成机制,使供给市场尽快形成以可降解程度为核心的有序竞争;三是建议政府投入资源研究更为科学高效的可降解塑料的检测判定方法,打通供给堵点。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