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日起,欧盟对不可回收的塑料包装征收800欧元/吨的塑料税。该税只是世界各国政府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而颁布的政策的一个例子。
一系列新的立法以及主要塑料使用者和生产者的自愿承诺,旨在使世界摆脱塑料垃圾,并推动对再生塑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标普预测,到2030年,机械再生塑料将取代170多万吨的原生聚合物原料,而2020年这一数字为68.8万吨。
为了使雄心勃勃的减废计划取得成功,需要将再生塑料发展成高效的全球商品市场。有迹象表明,情况已经渐渐有了这种趋势。
商品化
再生塑料已从单纯以成本效益为基础的局部市场转向需求集中于最高价值材料的全球市场。
再生塑料的价值正在被释放。正是这种价值观推动了塑料废料市场的商品化,并可能最终有助于解决塑料废料污染问题。简单地说,当一种物质具有如此高的价值并且可以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交换时,将其丢弃到自然环境中是没有意义的。
许多不同的因素正在推动再生塑料市场的商品化。其中一些原因,如活跃在市场中的参与者人数的增加,都源于立法。
各国政府,从欧洲开始,但最近在美国和整个亚洲,都要求某些行业的参与者,主要是那些从事塑料包装的行业,减少对原生塑料的依赖,增加对再生材料的使用。在某些情况下,这是由税收支持的。
英国将在2022年4月前,对不含30%再生成分的塑料包装收取200英镑/吨的费用。标普分析显示,尽管使用再生材料与原生塑料相比价格较高,但对市场参与者而言,征税的成本将高于遵守最低再生塑料含量。
这些政策的效果是增加了市场参与者的数量,主要是塑料包装的购买者或“使用者”,从而增加了竞争,需要更多的供应,以此来扩大市场。已经有迹象表明,当地市场的供应不足以满足当地需求,因为回收率永远不可能达到100%。这使得公司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区。
在欧洲,需求超过了本地和区域市场的潜力,导致参与者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寻求更多的供应,从而使该地区成为一个不断增长的全球市场。
标准化
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市场参与者需要一定程度的产品标准化。
在原生塑料市场,这不是一个问题。原生聚合物买家可以确信,从一个供应商处购买的塑料与从另一个供应商处购买的塑料是一样的,或者至少是兼容的。技术特性、体积和颜色都是一致的。
在全球范围内,这使得套利经济有助于平衡全球供需。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地区的聚合物价格趋势相似。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对这些市场的看法至关重要的原因。
再生塑料的产品标准化更为棘手。毕竟,它们来自于废物产生的。不同的产品规格和污染程度,以及对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内的可追溯性的担忧,都是阻碍套利的因素。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废物收集系统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产生不同成分的待回收废物和不同质量的可回收材料。投入多少,就得到多少。
买家希望确保产品质量,但他们也希望确保他们的材料(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收集的)是合法采购的。
目前,从废物管理行业到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一些大公司正在对标准化进行大规模投资。
最成熟的再生塑料市场都在欧洲,R-PET透明薄片中的关键污染物(如PVC、乙醛和苯)都会影响饮料瓶的外观和性能,并对健康产生影响。现在其含量正在下降,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生产也变得越来越一致,这意味着买家可以确保每一批产品的质量都是一样的。
苏伊士、威立雅和可口可乐等公司都已在东南亚投资兴建了新工厂,生产PVC含量较低的R-PET透明薄片。
标普定价数据清楚地表明,PVC污染物含量的降低与R-PET透明片材市场价值的提高相关。在某些情况下,PVC含量低于30 ppm的材料与PVC含量高达100 ppm的材料相比,这种溢价可以达到50美元/吨-100吨。
美国的再生PET也在变得更加统一,污染物含量也有所降低。加利福尼亚州正在推动这项工作,从2022年开始,将对PET瓶中的最低再生塑料含量实行15%的规定。
加利福尼亚州的R-PET透明薄片市场主要由PVC污染物含量高达100 ppm的材料主导,这反映出美国R-PET行业是面向低档终端市场的,如纤维和纺织品市场。然而,越来越多的PVC含量不高于10 ppm的材料进入市场,使其更接近整个西北欧的标准,并满足对高质量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全球化
东南亚和美国的这些发展使得在不同地区生产的材料更加相似,这意味着市场参与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也无论他们在哪里。
标普数据显示,区域性再生塑料市场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欧洲和美国的再生PET市场在今年年初出现价格上涨,部分原因是由于从亚洲进口材料的集装箱短缺导致供应不足。这些涨幅超过了东南亚的涨幅,因为那里的参与者努力将材料运往欧洲和美国西海岸。
塑料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性的应对措施,而发展一个庞大的、流动的再生塑料市场可以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释放塑料废料的价值将意味着更少的漏网之鱼。理解这一价值是推动塑料工业向前发展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