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 行业动态:
首页 > 行业信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解码“蓝色循环”,海洋塑料瓶如何抬高“身价”?

发布时间:2024/5/15 9:21:49 来源:再生PET新视界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公示名单,“蓝色循环”海洋废弃物治理项目入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公示名单,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收集、回收海洋垃圾是全世界治理难题,而发源于椒江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通过收集超过1.32万吨海洋废弃物,成为中国最大的海洋塑料废弃物处理项目,并在去年10月30日,于全球25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度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

如此庞大的收集数量是如何做到的?让我们走进“蓝色循环”的发端地椒江,解码“蓝色循环”是如何成功解决海洋垃圾无人收、无处放、无利润的问题。

1 、无人收?奖惩激励,多方共治

2022年,浙江省提出“蓝色循环”概念,并将台州市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台州市在“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联动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探索,并在椒江区率先实行。

“‘蓝色循环’其实是‘海洋云仓’的升级版,把海洋污染物治理范围从船舶油污扩大到海洋塑料。”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党组成员洪燕表示。

在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上的“小蓝之家”里,工人们正在麻利的分拣着塑料瓶。时不时有拾荒老人把从海边捡来的一大袋塑料垃圾送到这里。站点负责人孔晨表示,为了确保这些垃圾是在海岸线一公里范围内收集的,每位拾荒者都要配备可视记录仪或者智能手环,收购价格也比市场价高出一倍左右。

目前,已有9987艘船舶,六千多名群众和渔民等加入“蓝色循环”海洋垃圾收集行动,累计收集处理海洋废弃物1.32万吨,其中塑料废弃物2664吨,减少碳排放约3460吨。项目还将海洋塑料交易的20%作为“蓝色共富基金”,并精准惠及收集群体,渔民累计获得1.31亿元绿色低息贷款。

2、无处放?多点存储分布,智能化分解

海洋垃圾不仅收集难,运输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小蓝之家”正在发挥作用,让庞大的海洋垃圾体积缩小再缩小。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被挑拣出来的塑料瓶塞进压缩机中,很快就被压缩、捆扎成体积较小的塑料堆,等待蓝景科技的工作人员前来收购。“这些机器都是公司配备的。”孔晨表示,“小蓝之家”除了收集垃圾外,还会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打包,以方便公司收购。经过初步压缩、粉碎的垃圾,体积能缩小约80%,相应的运输成本也能降低80%。

如果说“小蓝之家”是缩小垃圾的“能手”,那“海洋云仓”就是将海洋油污化繁为简的“行家”。

跟随着工作人员,记者来到位于椒江大桥附近的“海洋云仓”,蓝景科技运维主管陈辉介绍,从渔船上或者海岸边收集来的含油污水、废油、生活污水通过清运车运送到这里,按照类型不同输送到不同的管道中。比如含油污水进入‘海洋云仓’后,经过机器自动化处理,符合标准的废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分离出来的油污则排放回清运车,拉到相应的污染物处理站。经过半小时左右处理,原本1吨的含油污水,被缩减到了200多公斤,700多公斤的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被排入污水管网。

如今,浙江沿海已经有26个港口码头建设了61套“海洋云仓”,共建有15个海洋废弃物分拣暂存点“小蓝之家”。

3 、无利润?溯源认证,企业提升竞争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海洋垃圾治理问题,“蓝色循环”模式发起成员之一、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陈光辉介绍,经加工、认证的海洋垃圾塑料颗粒生产的产品,能卖出同类产品更高的价格。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证明这些材料的的确确来自海洋垃圾?

来到椒江区蓝色循环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冲锋衣、围巾、手机壳……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挂了满满一墙,这些都是海洋垃圾回收后多次加工而成的最终成品。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款产品醒目的位置都有一个二维码,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这款产品含有的海洋塑料来自哪里,如何存储和再生的。甚至每个位置都精确地标明了坐标位置,还附有照片、视频、发票等佐证。

得益于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构建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运输—再生—制造”全流程可视化的闭环治理体系,让海洋塑料废弃物从收集到再生的全过程能看得见、可追溯。

如今,“蓝色循环”共有237家企业共同参与到海洋塑料“从海到货架”的可视化追溯,共同为海洋垃圾“变废为宝”做出贡献。

4 、海洋塑料的可追溯性标准

如何证明“海洋塑料”是海洋塑料?关键在于确保原材料的可追溯性。

自2022年9月,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CPRRA)就着手解决这一难题,开始制定《废弃塑料回收再生的可追溯性要第2部分:海洋塑料》(计划编号 CSRA2022003)团体标准。

《废弃塑料回收再生的可追溯性要第2部分:海洋塑料》规定了在塑料物理回收再生过程中对来自海洋、内水塑料的来源管理、生产、标识和销售的监管链追溯要求,以及使用海洋、内水塑料进行改性塑料、塑料制品和纤维产品生产、标识和销售的监管链及再生塑料含量的追溯要求。

该标准从回收来源划分和鉴别,鼓励涉水作业活动后及时就地回收,并对原材料来源属性和具体回收方位进行初始来源追溯,真实准确记录管理,更准确直接地追溯到源头来源,明确产生海洋、内水塑料的责任主体。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