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斯夫欧洲公司宣布了一项重磅技术突破——其发明专利“用于从聚氨酯材料中回收原料的方法”(专利号:202380046395.6)成功申请。该专利涉及一种全新的聚氨酯回收工艺,标志着聚氨酯材料废弃物处理领域的重大进步,为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前景。
— 1 —
聚氨酯的挑战与回收困境
聚氨酯以其卓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从床垫、家具到汽车座椅等多种产品中。随着聚氨酯制品的使用量日益增加,其废弃物的处理问题逐渐凸显。如果这些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回收和再利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然而,现有的聚氨酯回收方法存在明显局限,机械再循环方法只能进行物理性粉碎,难以实现原料的高效回收;而化学回收方法虽然能回收部分原料,却往往伴随有有害杂质,如致癌胺物质、钾离子等,影响后续的生产质量,严重制约了聚氨酯材料的循环利用。
— 2 —
巴斯夫的创新方案:高效回收、纯净再生
针对这些问题,巴斯夫研发团队提出了创新的回收技术方案。该方法包括醇化、沉降、相分离和纯化等关键步骤,能够实现高效、清洁的原料回收过程。
在醇化阶段,聚氨酯材料首先与醇化物质(如甲醇、乙醇等)反应,并在催化剂的帮助下,破坏氨酯键和脲键,释放出多元醇和胺物质。这一反应不仅提升了回收效率,还为后续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基础。
随后,通过沉降过程,混合物被分为两相:富含多元醇物质的第一相和富含醇化物质的第二相。为了优化分离效果,巴斯夫还引入了过滤、离心、倾析等方法,去除固体杂质,进一步提高了分离效率。
纯化处理是该技术的核心环节之一。富含多元醇的第一相经过蒸发、离子交换和吸附等处理,去除了酸、钾离子和芳香族胺等杂质,最终获得纯度高达97wt.%以上的多元醇物质。此过程不仅确保了回收物的高纯度,还为多次再利用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富含胺物质的第二相则通过蒸馏等手段进行纯化,得到的胺物质可用于异氰酸酯的生产,进一步循环利用。
— 3 —
创新工艺及其产业前景
该专利技术的工艺参数和应用范围也得到了详细阐述。通过选择适当的聚氨酯废料、醇化物质和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时间),巴斯夫确保了回收过程的高效性和可控性。实验数据显示,该方法不仅能够回收高纯度的多元醇物质,还能大大降低废弃物中的有害杂质,从而解决了传统回收方法中的环保难题。
这一技术的出现,意味着聚氨酯材料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回收时代。随着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巴斯夫的这一专利或将成为未来聚氨酯材料回收行业的标准,为全球资源循环利用和环保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